科普信息网

以润物细无声方式浇灌科学之树

发布时间:2023-04-15 08:32:21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caobo

王晋康


(相关资料图)

科幻小说并非绝对的同质集合体而是一个模糊集,但科幻之所以为科幻,是因为在这个模糊集的核心是这样一类科幻:它有着突出的“科幻”特质,也很容易区别于其他文学类型,可称之为“核心科幻”,它具备如下特点:

一是宏大、深邃的科学体系本身就是科幻的美学因素。这些作品应充分表达科学所具有的震撼力,让科学或大自然扮演隐形作者的角色,这种美可以是哲学理性之美,也可以是技术物化之美。

二是作品浸泡在科学精神与科学理性之中,借用美国著名的科幻编辑兼科幻评论家坎贝尔的话说,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态度描写超现实情节”。

三是充分应用科幻独有的手法,如独特的科幻构思、自由的时空背景设置、以人类整体为主角等。作品中含有基本正确的科学知识和深广博大的科技思想,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向读者浇灌科学知识,最终激起读者对科学的尊崇与向往。

至于科幻小说的文学性,其所承载的人文内涵和对现实的关注等,可以说与主流文学作品并无二致。实际上,由于核心科幻的上述特点,它往往更宜于表达作者的人文思考,表现科技对人性的异化。

从上可以看出,我所指称的核心科幻比较接近于过去说的硬科幻,但也不尽然。像宗教题材的《莱博维茨的赞歌》,就基本符合上面三条标准,应该划入核心科幻。核心科幻与其他科幻作品同样没有清晰的边界,是按科幻作品这个模糊集合的隶属度大小而形成的渐变态势。

核心科幻与非核心科幻仅仅是类别属性的区分,作品本身并无高下之分。实际上,在科幻发展史上不少名篇更偏重于人文方面而缺少“科学之核”,划归不到核心科幻范围,如《1984》《五号屠场》《蝇王》等。刘慈欣、何宏伟和我的大部分作品能归入核心科幻,而韩松的作品则大多偏重于人文方面而不属于核心科幻。

虽然从作家个体而言,核心与非核心科幻并无高下,但如果就群体而言,就科幻文学这个品种而言,则一定要有一批,哪怕是一小批优秀的核心科幻来做骨架,才能撑起科幻这座文学大厦。否则科幻就会混同于其他文学品种,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虽然核心科幻的定义接近于硬科幻,但核心科幻的提法更为精确,因为它能够突出“科学是科幻的源文化”这个特点,亦能反映“科幻是一个模糊集合”的属性。

核心科幻与其他科幻的不同是,它特别依赖于一个好的科幻构思,这也正是科幻与主流文学作品最显著的区别。所谓科幻构思,就是立足于科学的一种小说设定,比如《三体》中的“智子可以锁死地球的科技”。什么是好的科幻构思?我认为有几个判别标准:

首先,它应该具有新颖性,具有前无古人的独创性,科学内涵具有冲击力,科学的逻辑推理和构思能够自洽。

其次,它和故事应该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内在的推动力。

最后,科幻构思最好有一个坚实的科学内核,能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确。这里所谓的“科学意义上的正确”是指它能够存活于现代科学体系之中,符合公认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逻辑方法,不会被现代科学所证伪,但不能保证它能被证实。换一个说法:科幻文学是以世界的统一性为前提的神话故事,是建立在为所有人接受的某种合理性的基础之上。

上面说的第三个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科幻说到底是文学而不是科学。但如果能做到这点,作品就会更厚重,更耐咀嚼,更能带给读者思想上的冲击。

创作核心科幻,成功的前提就是对科学持有炽热的信念。当代很多中国科幻作家的作品中,能随处触摸到对科学大厦和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虽然对科学的批判和反思也是科幻文学永远的母题,但这些批判实际都是建立在对科学的虔诚信仰之上的。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