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芍药:牡丹的“双胞胎姐妹”

发布时间:2022-06-07 07:27:47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caobo

视觉中国供图

芍药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六大花卉之一,“百花之中,其名最古”这句话中的“最”就是芍药。芍药之称最早记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因其花形妩媚,花色艳丽,与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谐音,故名为“芍药”。其又称将离、没骨花、婪尾春等。

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云:“芍药有二种,有草芍药,有木芍药。木者,花大色深,俗呼为牡丹”。唐朝亦称牡丹为“木芍药”。由此,牡丹和芍药被称为“花中二绝”,两者花型相似,差别在于草本和木本。李时珍曾说:“群花品中以牡丹为第一,芍药为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据此,芍药“花相”的地位由此而定。

芍药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朵较大,花型多样,花瓣轮数较少的有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和蔷薇型,花瓣轮数较多的有台阁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和绣球型等,花型丰富,可达十余个。花色艳丽多彩,有白、绿、黄、粉、淡紫、紫红、红和复色等,以紫红色和粉红色为主。芍药花期5—6月,处于春末。由于芍药花开在古代被用于辨识清明、立夏节气,因此,民间也流传着“立夏三朝看芍药”的俗语。

芍药原产我国以及亚洲北部,耐寒性较高、适应性强,以观赏植物栽培,芍药早于牡丹,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作为芍药属类型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我国约占世界芍药组植物的三分之一。因此,我国既是芍药组野生种的分布中心之一,也是芍药品种的栽培中心。

芍药栽培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开始引种驯化野生芍药,《晋宫阁台》中提到:“晋宫阁名曰晖章,殿前芍药华六畦”,芍药被用于宫廷观赏。隋唐时期,芍药广受欢迎,栽培数量剧增,也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家里,吟咏芍药的诗歌也陆续出现。孟郊《看花》有诗道:“家家有芍药,不妨至温柔”。至宋代,芍药园艺栽培新品种不断出现,王观《扬州芍药谱》中记载了“御衣黄”“杨花冠子”“袁黄冠子”等8个新品种。明清时期,芍药受到越来越多的喜爱,刘开在《城东观芍药歌》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芍药很受欢迎,现在我国主要栽培区有华北及陕、甘南部,美国、法国、荷兰、日本等50多个国家也有广泛栽培。

芍药虽然容易种植,管理简单,但其根系为肉质、粗壮,怕水淹,排涝困难或者雨水较多地区适宜砌高台栽植。

芍药丛生生长,适宜成片种植,连片的“花海”景观美不胜收。庭院中,芍药可与山石组合栽植,园景效果更胜一筹。另外,芍药还可以作为切花,在婚礼中使用。最早记载见于《诗经·郑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芍药成为男女交往、离别之时结情赠物,表达结情之约或惜别之情,故芍药又有“将离”“可离”“何离”“离草”之称,是我国自古以来的爱情之花。

由此可见,芍药作为非常重要的园林植物,无论专类园,还是城市园林绿化、盆栽和切花,以及其他园林、园艺应用,都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与生态效应。

芍药还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均有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中大量含有萜类、苷类、单宁类、多糖和生物碱等化学成分,具有抑菌、抗抑郁等功效,在提高记忆力和免疫力,治疗心悸、哮喘等疾病中疗效显著。所以,芍药自古以来被称为“花神”流传至今,自有依据可循。

(作者系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

标签: 神农本草经 视觉中国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