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今日观点!这堂喀斯特地貌科普课与众不同

发布时间:2023-04-08 16:39:53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本报讯(记者 梁耀华文/摄)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中国天眼”为何落户贵州?……近日,在山西省科技馆多功能厅,太原市小店区恒大小学校的部分学生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科普直播课。

这堂以“美丽中国魅力喀斯特”为主题的科普课,由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教授、贵州师范大学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晓冬授课。


(相关资料图)

在英文中,喀斯特(Karst)的词意为“石头”。在亚得里亚海北岸,人们用“Karst”称呼位于斯洛文尼亚与意大利交界处的一处高原,意思是此处为一个布满石头的地方。

喀斯特高原海拔900米左右,主要由石灰岩组成。受地中海式气候影响,这座高原有地下河、石林、石芽等。

水沿石灰岩等可溶岩的表面节理或层面裂隙溶蚀形成沟槽,称溶沟。溶蚀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水中含有CO

2

,形成碳酸,对石灰岩具有明显的溶蚀作用。溶沟之间的相对凸起,称为石芽。石芽群聚则形成石林。

19世纪末,名为斯维伊奇的学者对喀斯特高原的地貌、水文展开研究,并以喀斯特一词称呼这里的地貌。从此,喀斯特成为这种地貌类型的名称。

我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任晓冬介绍,在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贵州、广西、云南、四川、湖南、湖北、山西、河北、山东等省(自治区)。

因拥有10.91万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贵州被称为“喀斯特王国”。贵州的喀斯特地貌不仅带来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风光,还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科学研究价值。位于平塘县大窝凼的“中国天眼”FAST吸引了全球的关注,为人类探索宇宙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天眼”FAST为什么落户贵州?作为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需要有一个“大锅”接收信号。“锅”的面积越大,接收的信号越好。为了减少工程开挖量,项目最好建在凹形口径较大的洼地。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的平塘县大窝凼,就是一片天然的洼地,具有特殊的“凹形”地理结构,宛如一个天然的“灶台”盛起了天眼的“锅”。最关键的是,这里地下溶洞发育强烈,便于雨水下渗和流动,不易形成积水,可以有效避免腐蚀和损坏望远镜。

课堂上,学生们通过观察对比、动手实验和趣味模型制作等环节,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

据悉,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指导,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科技馆承办,山西省科技馆、小店区恒大小学校联动参与。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