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鼎湖山保护区入选中国科协2021—2025年度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特色科普让民众“看见”鼎湖山

发布时间:2022-05-09 10:00:08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在自然教育课程中,学生测量树木胸径。 受访单位供图

西江日报记者 潘粤华

作为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素有“活的自然博物馆”和“物种宝库”之称。近年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让人们了解这颗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近日,中国科协公布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鼎湖山保护区成功入选,是我市唯一入选单位。

自然教育品牌独树一帜

“荷木为什么能防火?”“树木的叶子每一片都不一样?”“原来通过观察水中的生物,不用仪器就能知道水质好不好。”……今年1月,中科少年科考队走进鼎湖山保护区进行科学考察冬令营活动。在两天时间里,这些小队员在保护区导师的带领下,由浅入深地体验大自然和科学研究的魅力,受到了一次自然教育洗礼。

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是鼎湖山保护区科普教育的一大品牌。“鼎湖山保护区的科普定位是以国际为视角,以鼎湖山本地资源为基础,以教育为手段,以受众为中心,为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科普教育事业提供有益借鉴。其中,开展特色鲜明的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是一大措施手段。”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教科科长彭丽芳是保护区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的设计者。她将自然知识科普化和科学研究科普化相结合,依据中小学生课程课标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和活动。

鼎湖山保护区的自然教育课程将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深入浅出地应用到自然教育当中,同时还把国家绿色环保政策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如在2019年6月,彭丽芳设计推出《“碳”究鼎湖山低碳建未来》课程。课程中,学生可根据数学模型计算一棵树的碳储量,并结合碳足迹即衣食住行用来计算自己一年会将多少碳排放到空气中,以及把这些碳储存起来,需要种植多少棵树。她说:“这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植物强大的固碳功能,还能让他们深刻了解低碳绿色生活的重要性,为节能减排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课程很受学生欢迎。彭丽芳回忆,有一名四年级的女孩,和母亲参加了这个课程。她计算出自己一年的碳排放量,需要53棵胸径为23厘米的大树才能储存起来。小女孩很内疚,当场对妈妈说以后不要坐小车上下学了。

情景化教学让科普深入人心

《土壤拓荒者——苔藓植物》《白楸叶雇佣兵》《森林里的绞杀案》《风传种子传播秘密》系列特色课程,水质调查、空气检测、一年四季物候观测系列公民科学课,自然拾荒、探秘原始森林、森林趣味观鸟系列体验式课程……鼎湖山保护区科普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且与鼎湖山科普教育硬件设施深度融合,进行情景化教学,让中小学生在游玩自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探索自然规律,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鼎湖山保护区里设有鼎湖山自然教育展览室、鼎湖山自然教育径、茶园、竹园、华南杜鹃园和蝴蝶谷等专类科普园。”彭丽芳举例,鼎湖山设有1公里自然教育径探索线和4公里自然教育径体验线,让公众不仅能欣赏到鼎湖山的美丽风景,更能领略到其科学内涵,从而理解世界的鼎湖山、科学的鼎湖山和人文的鼎湖山的真正含义。

为了保障鼎湖山保护工作和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彭丽芳在2020年正式创建鼎湖山保护区志愿服务队,以提升科普教育和宣传质量。

“走出去”延伸科普教育链

除了“请进来”,鼎湖山保护区的科普工作还主动走出去,和13所学校共建,与国内各级优秀科普基地交流合作,到学校、社区等开展科普宣教活动,开发文创产品,以此延伸鼎湖山科普教育链条。“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科普模式,每年让近万名中小学生“看见”鼎湖山。

“以往,我们注重围绕鼎湖山本身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设计,今后要进一步拓展科普渠道,结合国家‘双减’政策的实施,加强和学校共建,充分体现鼎湖山国家级科普基地的价值。”彭丽芳介绍,保护区计划与学校深度融合,以鼎湖山植物为媒介设计植物科学课程,融入科学家故事,普及鼎湖山的历史和生态知识,以此激励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与中小学校合作建设校内专类园,就是其中一项探索措施。如鼎湖山保护区与肇庆新区中心小学合作,在该小学建立了专类园,包括进化园、物候园、岭南药园、蝴蝶园、鼎湖山科普园等板块。

彭丽芳说:“我们计划以肇庆新区中心小学专类园的建设为样板,将优秀经验复制到其他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让广大家长真正看到在‘双减’政策下,孩子获得的成长。”

标签: 自然保护区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