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管理论坛】医学科普文章的写作技巧与体会

发布时间:2022-05-14 10:20:51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在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如何让老百姓做好疾病预防?老百姓在生病后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医院进行积极治疗?普及防病治病知识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作为医学科普知识传播的主力军,医务人员应该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撰写深受患者及大众喜爱的、高质量的医学科普文章。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具有吸引力的科普文章呢?本文从医学科普文章的特点、创作题材的选择、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以便增强健康教育传播效果,进而提高医院的影响力,帮助更多的患者及大众走出健康误区。

医学科普文章的特点

科学性 

科学性是医学科普文章的生命与灵魂。医学科普文章起着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健康生活常识和专科防病能力的作用,必须保证其科学性、严谨性,一旦违反科学性,就会误导大众,传播越广,危害越大。

思想性 

医学科普文章的宗旨是防病治病,作者应持有治病救人的思想和态度,对患者抱有同情心,而不是简单地爆料、炒作。我们要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让人们远离不良生活习惯、掌握疾病预防常识,少生病、不生病,进而提升生活品质。

通俗性 

医学科普文章不是学术论文,在医学科普文章创作的过程中,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医学知识讲明白,只有让人能够理解,才能达到较好的健康教育传播效果。

艺术性 

医学科普案例来源于现实,但不能是现实的死板罗列。医学科普文章创作要结合临床,可以运用文艺形式介绍,让医学科普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患者及大众更易于接受。

知识性 

医学科普文章的目的就是普及医学知识,让受众读后有所收获。知识性、实用性决定一篇医学科普文章的价值。患者及大众在阅读过程中,认为对自己有用才会愿意阅读、积极阅读,才有可能二次传播。

医学科普文章创作题材的选择

医学科普文章创作者要具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医务人员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时,要增强媒体素养,树立传播意识,运用讲故事的形式,重点关注病历书写中患者的主诉、术前教育、手术记录、术后指导等内容,进一步询问患者,挖掘其社会背景,认真选定主题和切入点。

贴近生活 

选择发病率高、与大众相关性高,又比较常见的疾病。在口腔医院,比如口腔疾病中蛀牙的话题,做好这五点可以有效预防蛀牙。比如口腔溃疡的话题,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会癌变吗?比如青少年牙齿不齐的话题,这几种口腔不良习惯容易引起牙齿不齐,快来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有的话,赶紧改!

选准时机 

利用卫生节日、传统节日等进行科普创作。比如利用全国爱牙日、全国爱眼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进行相关科普创作宣传。关注儿童节、重阳节等重点节日,关注儿童、老年人健康。除此之外,还要学会蹭社会热点,会利用名人效应,比如知名主持人、明星患口腔癌、喉癌等,还比如正在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剧中人物的脸型、所患疾病等,都可以蹭热度、扩展材料讲科普,吸引大众关注。

共鸣与情怀 

医生在专业上习惯讲解疾病、手术和治疗,而患者及大众想要了解的是如何预防和有效治疗。在双方医学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应站在患者角度去写,换位思考,只有便于阅读,才能产生共鸣,患者及大众才乐意把医学科普文章转发分享给身边人。比如患者到口腔医院看病,不知道去哪个科室,口腔医生或者医院宣传工作者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可以站在患者角度写一写口腔疾病就诊指南,重点介绍一下各科诊疗范围,得哪种病,应该到哪个科室看病。

医学科普文章的谋篇布局

要想让患者及大众记住核心内容、知识点,撰写科普文章是有讲究的。要学会精心构思,谋篇布局。写好一篇医学科普文章,逻辑性、条理性非常重要,按照怎样的逻辑条理去写去讲容易让大众接受,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的。医学教科书和专业文献介绍疾病的顺序是固定的,基本框架是病因、症状、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然而这是专业思路,并不是患者及大众思考的角度。而患者及大众了解此病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比如这个病是什么?它有什么发病“信号”?我们怎么预防才能不得这种病或者少得这种病?如果不幸得了这种病,应该怎么办?确定好主题及切入点后,文章如何拟标题、如何开头、中间如何讲述、怎样结尾,都是有讲究的。

标题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刊登医学科普文章时,选的标题不同,传播效果不同。传统媒体的标题相对守旧,新媒体的标题则相对灵活,更具有吸引力。一般标题的拟定有以下几种形式:直叙式,如龋齿不补危害大;比喻式,如六龄齿的“保护伞”——窝沟封闭;总结式,如为什么牙齿不齐的孩子越来越多?做好这六点可以有效预防;警示式,如牙周不好,疾病全身跑!除此之外,还有寓意式、启迪式、成语式等多种标题形式。

开头 

开门见山式开头,如龋齿俗称“虫牙”“蛀牙”,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平铺直叙介绍龋齿危害。提问式开头,如小朋友们会科学刷牙吗?一天刷几次牙?都是怎样刷牙的?提问式开头,可增强现场感。议论式开头,如关注口腔健康,刻不容缓。还有生动故事开头,可结合临床案例,把讲故事作为开头。

行文 

叙述的手法是主题内容的表达方式。行文可以陈述式,简明扼要地叙述疾病的防治要点,也可以用案例讲故事的形式,叙述科普知识,既联系了实际,丰富了内容,又接地气,富有生活味儿,给人以健康提醒。除此之外,在叙述过程中,还可以用打比方的手法,将晦涩难懂的医学专有名词,比作患者及大众经常见到的物品,这样更形象,患者及大众更容易理解并牢记。比如笔者写的科普文章,16岁男孩鼻腔里长“鸡蛋”,竟然是……患者脸上“黄豆”般疙瘩变成“鸡蛋”般恶性肿瘤。

结尾 

警醒启发式结尾,可以通过案例讲科普故事,提醒大众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少生病或不生病。总结式结尾,高度概括疾病的预防措施,对大众及患者有实用价值。口号鼓动式结尾,感染读者情绪,号召大众关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首尾呼应式结尾。不论哪一种结尾,都要求文字简洁。

怎样让医学科普文章更具吸引力

内容为王 

不论媒介如何改变,内容为王的特质不会变。好的医学科普文章,自带传播力、影响力。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同一类患者、同一类疾病,谈到科普创作时感觉每天都一样,没有什么可写的。医学科普文章,讲究的是新,关注的是变与不变的问题。变化的是患者,不变的是科普知识。医务人员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可以挖掘患者的社会背景,从“大”“小”“多”“少”“远”“近”“暖”“奇”“爱”“公益”“慈善”等角度,以讲故事的形式,重点介绍疾病知识及预防措施。上述概括的“大”指患者年龄大,肿瘤大、病发部位大等;“小”指年龄小,疾病易发部位小、隐蔽、微创等;“多”指患病人数多、医生接诊多,病发部位肿瘤多、好人好事多等;“少”“奇”指罕见病、罕见事;“远”“近”指患者路途远近,长途跋涉就医或者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或者患者与医务人员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暖”“爱”指温暖瞬间,比如医患之间的暖心故事等。这样每个案例不同,讲的故事不同,但是面对同一种疾病,传播的知识基本相同,以达到强化医学知识的目的。

通俗易懂 

医学科普不是医学论文。因此,医务人员在撰写医学科普文章时,要遵循通俗易懂的原则,不要用专业术语,要用老百姓能看得懂、听得懂的语言,还可以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解释,让患者及大众一看就懂、一用就灵、一学就会,并且行之有效。

标题具有吸引力 

好的标题能引起人们阅读的欲望。每个传播平台,都有其风格,医务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平台,拟定该平台适合的医学科普标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好的医学传播效果。一般来说,日报偏时政,晚报和晨报偏民生,广播电视以声音和视频传播为主。另外,报纸因版面有限,文字要求简练;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标题,可以轻松活泼,适合网友“口味”。在科普创作中,医务人员要先确定传播平台,再根据平台特点,拟定恰当的标题,增加吸引力。

有实用价值 

心理学上有个利己利他的心理。只有站在患者及大众的角度撰写有价值的科普作品,他们才愿意主动阅读、分享、转发。因此,在撰写科普文章时,医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内容,体现出价值。(南阳市口腔医院 高艳红)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标签: 医务人员 通俗易懂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