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山东航空的空乘穿上了毛衣开衫,并且空乘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同一航班空乘的穿着并不完全相同。对此,有人点赞,也有网友表示“羊毛衫+裤装”穿上看起来很“土”“月嫂风”。山东航空回应称:“工作服首先就要让穿着它的人感觉到被尊重,被关怀。”(11月9日中国青年报)
空乘穿上了毛衣开衫,并且可以“自己决定穿什么”,这不仅是服装款式的调整,更是服务行业从“视觉规训”向“人的本位”的理念转身。当职业安全健康权战胜陈旧审美偏见,当劳动者的舒适与尊严取代“统一标准”成为优先选项,服务行业的人性化革命已悄然启程。
长期以来,服务行业的制服设计似乎陷入了“统一至上”的深渊。从酒店服务员的紧身套裙到空乘的“高跟+短裙”标配,制服被异化为“视觉符号”。它通过高度统一的色彩、版型、配饰,塑造“专业、整洁”的行业形象,却将劳动者压缩成“被观看”的客体。高跟鞋磨出的水泡、紧身裙束缚的行动、统一制服掩盖的个体差异,都成了“标准化服务”的隐性代价。
山东航空的改革恰恰打破了这种僵化理念。“青未了”系列允许空乘自选羊毛开衫或连衣裙、裤装或过膝裙、平底鞋替代高跟鞋,甚至“自己决定穿什么”,这种“去统一化”的搭配模式,本质是将选择权还给劳动者。空乘不再为了“视觉美观”强忍高跟鞋的疼痛,不再用紧身制服掩盖身体的真实需求,这种转变,是对劳动者个体尊严的尊重。况且服务行业的“专业”,不应建立在对个体舒适的牺牲之上,劳动者的价值,更不该被“统一着装”定义为“整齐划一的背景板”。
数据早已证明,长期穿着高跟鞋会增加脚踝扭伤、滑倒风险,加重下肢静脉曲张和骨骼劳损,而紧身裙、束腰制服则可能限制行动,在紧急情况下影响应急效率。这些所谓“没苦硬吃”的着装要求,本质上反映出一种错误倾向,即把“视觉美观”看得比职业安全健康还重要。
山航的改革,正是对这种理念的彻底重构。新制服的每一处设计都指向“职业安全健康权”这一核心诉求,而这种转变并非孤例:春秋航空要求女乘务员全程穿平底鞋,湖南航空全面推行“平底鞋值勤”……越来越多的航司加入这场改革,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行业趋势,更是劳动者话语权的提升。
这场改革的意义远超制服本身,它标志着“职业安全健康”不再是服务行业的“附加项”,而是与“服务质量”同等重要的“基础项”,同时标志着“陈旧审美观念”终于让位于“人的权利”。
山东航空在回应“土”的争议时提到,“我们想呈现的美,是我们不用受限于衣着,能更放松地投入到工作中的时候,那种由内而外的专业和真诚。”这句话说明,真正的“专业”,不是靠“统一制服”包装出来的“视觉效果”,而是劳动者在舒适状态下自然流露的职业素养。
过去,很多人认为统一的制服能彰显“专业”,却忽视了紧绷的身体状态会削弱服务的温度;也有人认为高跟鞋能提升“气质”,却忽略了行动不便可能降低应急效率。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空乘只有穿着舒适的平底鞋才能快速响应旅客的需求,只有穿着宽松的制服才能在客舱内自如穿梭。
这场改革或许仍面临“审美争议”,但比“毛衣开衫是否土气”更重要的,是它向人性化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服务行业只有放下对“视觉统一”的执念,拥抱“关怀人尊重人”,我们才能迎来一个更文明的职场生态。
新闻排行
图文播报
科普信息网 - 科普类网站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87
版权所有:科普信息网 www.kepu365.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