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那些经历世纪末高考的科幻迷

发布时间:2018-06-13 06:35:24 来源:科幻世界 责任编辑:飞起来

  “678”,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暂时落下帷幕。完成了自己人生阶段的一件大事,曾经被繁重课业束缚的少年郎们纷纷走出教室,将自己的热情挥洒到各种自己曾经想做却没空做的活动中。

  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我们都能看到那些洋溢着青春热情的少年们。作为旁观者和曾经的参与者,我们除了羡慕,更有一种怀念的情绪在:

  我们怀念那个曾经为了梦想挑灯夜读的自己,我们怀念那些曾经陪伴我们追逐梦想的人,我们怀念那个无忧无虑的假期……

摄图片来源:《即将高考的日子》 新华社记者 张端 摄

  今天,高考结束后的首个周一,我们找到了那些曾经亲历(或间接经历)过1999年高考的科幻迷,他们有的成为了作者、有的成为了译者、有的成为了上班族……让我们看看,他们现在都怎么样了?

  宝树&陈楸帆&燕垒生

  《科幻世界》小编:1999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引起了巨大轰动,科幻热也达到了顶峰。作为当事人,您是否还记得当时的情景?作为作家,您觉得当时的事件有怎样的影响?

  宝树:1999年我正好高考,我记得这个题目很多人看到都很吃惊。因为考前老师猜了很多题,没有一点接近这个题目,突然来这么一个就懵了。

  幸运的是,我一直以来都对科幻有一些了解,也喜欢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所以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展开构思。当时写的主题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虽然还不敢写成科幻小说,不过也设想了一些未来记忆移植后如何改变学习生活的情景。这篇作文分数还是挺高的,基本没扣什么分。

  因为我另一门课考砸了,所以要是这篇作文不是发挥得很好,可能以后人生都是另一个样子。

宝树作品:《三体X:观想之宙》

  当时正好是世纪末,大家对新世纪都有很多憧憬。这个很不合常规的作文题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新的世界马上来了,老路子行不通了,以后一切都会不一样了。现在想起来,这种科幻带来的创新精神和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期的飞跃式发展是相通的。

  在文学上,这个高考作文题等于在学生中给科幻文学“正名”了,差不多同一时期,新概念作文大赛也火了,网络写作也兴起了,这些潮流汇合在一起,对于整整一个时代的创作都有很深的影响。

  《科幻世界》小编:今年高考语文卷不仅出现了和科幻相关的阅读题,还出现了科幻类的作文题。和当年相比,这两件事给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宝树:经过许多年,科幻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渗入到国家的文化命脉里,成为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的一部分。

  也许今年的高考科幻题材不会再像当年那么引起大的轰动,但这本身就是更有意义的发展。证明这种影响力不是一时的噱头,而是春风化雨,细水长流,可能以后每年都会有的,大家都不会觉得值得说了。

  陈楸帆:如果说1999年是一次偶然撞题,那么今年我觉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要建设成为科技强国,必须从青少年开始培养科学精神和好奇心,而科幻小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科幻作家陈楸帆

  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科学家和发明都是受到科幻的启发和影响,我感觉到科幻的又一个春天到来了。

  燕垒生:应该说有类似,但关注度远不及当年了。当年许多家长对科幻小说寄予了过多的期望,这种太过功利的想法使得一时间关注度有极大的增长,却又因为被现实证明了这想法的不切实际而很快退潮。

燕垒生科幻佳作选《瘟疫》

  现在我倒希望不要再重蹈覆辙,因为虚假的繁荣过去之后,剩下的更是一地狼藉,反而不利于正常的发展。

  《科幻世界》小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科技和科幻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您觉得这一现象对科幻创作的发展将会有着怎样的影响?

  宝树:我觉得对于科幻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吧。

  一方面来说,肯定会带来对科幻的兴趣;另一方面,大家的科学水平和欣赏品味提高了,对一些粗制滥造的科幻作品容忍度也就降低了,会期待更酷炫、更震撼的点子,更能结合科技和生活的,有深度的作品,对创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陈楸帆:这对写作科幻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掌握最新科学技术趋势的同时,还要讲好一个融合科学与幻想的文学故事,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愿与所有的创作者共勉。

  燕垒生:上世纪七十年代,郑文光先生的《飞向人马座》出来的时候,许多三四十岁的成年人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太空旅行的前卫概念,但现在的同年龄段的读者对这些题材已经见惯不怪。

  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影视业等方面的影响。随着读者群的成熟,上世纪那场关于科幻是姓“文”还是姓“科”的争论,现在仍然有借鉴意义。

  陈灼(科幻译者)&珊瑚虫某(资深科幻迷)

  《科幻世界》小编:作为当年《科幻世界》高考撞题事件的当事者,您还能回忆起自己当时在考场看到“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样的科幻命题是什么感觉吗?你是否也正好是那期《科幻世界》(1999年第7期)的读者呢?

  陈灼:感觉太科幻了!高中三年都在看《科幻世界》,那一期当然也没错过。心中一万头电子羊狂奔而过,心想三年都没有跟《科幻世界》投稿过,居然在高考作文里冥冥注定让我写一篇科幻。

  我压根没往议论文之类的方向去想,马上构思了一篇短篇科幻,写了上去。还记得我给其中的飞船起名为“夸父号”,里面涉及到记忆移植后的上一辈宇航员跟后代讲述故事的剧情。八百字的内容,我把一篇超短篇科幻写出来,还带倒叙结构,现在觉得也是有点不可思议。一辈子也忘不了。

  珊瑚虫某:当时每期杂志都是月初到达我们那里,因为偏远小县城报刊亭不多,我委托一个同学顺路帮我买了新出的1999年第7期带到学校来。这个从不看科幻的同学在路上闲闲地读完了第一篇文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拿到杂志后也只来得及看完头几篇文章就进入了高考。

  当我在考场上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几乎想要捶桌大笑,以往几年八股式的议论文我总是写的很勉强。这决胜局的作文,我头一次把议论文写得无比顺畅,也不出意外地拿了高分。

  考完返校 ,那个同学第一时间找到我感谢我委托她买杂志,毕竟在作文一项我们俩已经超过城里很多同学。

  《科幻世界》小编:对于今年这次《科幻世界》曾刊登过的刘慈欣小说《微纪元》入选高考语文阅读题,您又有怎样的感受?

  陈灼:感觉我们科幻迷就是自带考试加成!刘慈欣的小说受众面那么广,我希望越多的高中生在考前看过越好。

  估计看过的高中生,在做到这篇阅读题的时候,心里面一定是狂笑不已。就是两个字,高兴!

  这也说明高考试卷出题人开始关注到了社会上的科幻阅读热,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学生因此爱上科幻,多看科幻——就算是为了考试也没关系呀,为了考试看科幻,这下更是腰板挺直,理直气壮了呀

  珊瑚虫某:

  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科幻终于从边缘小众的圈子一点点向外扩展了,终于可以被更多圈外人知道科幻不是不着边际胡思乱想;遗憾的是入选的仍然是刘慈欣2001年的作品,这些年我们始终没有更多的科幻作家和作品能冲出小圈子进入更广阔的空间和市场。

  《科幻世界》小编:您最早阅读《科幻世界》是在怎样一个契机之下?是否还记得那期杂志的内容?

  陈灼:我是上高中(1996年高一)的时候表兄推荐给我的。从此,我从《童话大王》时代走向《科幻世界》时代。

  具体是1996年下半年哪一期记不清了,但印象最深的是《天煞:独立日烽火》的电影介绍。我从1997年开始每期都买,直到上大学,上大学后基本买的都是译文版增刊。

  珊瑚虫某:最早是在初中,我在县城图书馆读到了《拉玛》系列,震撼得我灵魂出窍。

“拉玛”系列首部:《与拉玛相会》

  没过多久无意中从同学那里传阅到一本《科幻世界》,内容已经忘了,当时就觉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进入高中后当初买这本杂志的男同学早已放弃,老阿姨我却成为了高中班上唯一坚持买这本杂志的人。?

  《科幻世界》小编:这么多年来,依然坚持阅读科幻给您自己带来了什么?

  陈灼:科幻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上大学后我还在继续看科幻,工作后也是各种单行本买个不停。2005年,我得到机会为《科幻世界》译文版翻译了科幻短篇小说,更是激励我走上了业余科幻翻译的道路。从至爱的菲利普.K.迪克到《火星救援》,这些年我翻译了好几部科幻长篇小说。

  《科幻世界译文版•天琴号》2005.11刊登了陈灼译作《卢兹》(亚瑟•珀格斯 著)

  爱科幻也让我始终保持着对科学,对幻想的好奇。高考过去十九年了,如果说它从来没有像其他考试那样,成为噩梦时而回到梦中,大概是因为语文卷上的那篇短短的科幻小说像明灯一样,总在我记忆深处照破黑暗。

  珊瑚虫某:《拉玛》系列将宇宙洪荒莫测、人类异常渺小这种认知带给了我,让我尽早摆脱了中学时期的中二病。

  从豆蔻年华到中年脱发,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中始终有科幻陪伴,指引我的思想和灵魂没有完全坠入苟且的世界。

  我现在给孩子看《科幻世界·少年版》,所幸孩子现在喜欢读这本少年版。希望他也能抬头仰望星空,对自然充满敬畏。

  十年一觉高考梦,梦醒已是“卷外人”。我们总是喜欢怀念在这个时候怀念过去,怀念回不去的高中时光。那时的我们可能已经有一个想去的学校、可能还需要躲藏着偷偷看自己喜爱的科幻小说、可能有一个偷偷喜欢的人、可能怀揣着各种不切实际的“白日梦”……

  过去是很美,但我们却永远无法回去了。告别考试、告别高中、告别少年,我们都已成为了努力过好每一天的大人们。

  今年,是你高考结束的第几年了?你在哪里,做着什么,是否还热爱着科幻文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