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诺奖得主石黑一雄能写出这本科幻小说,都是因为它

发布时间:2018-06-19 07:11:43 来源: 责任编辑:飞起来

  也许提及石黑一雄,你会想起《长日将尽》里傲娇到让人心碎管家史蒂文斯,《浮世画家》里讲不清楚该不该原谅他的混蛋老艺术家小野,《我辈孤雏》里那个飘忽不定的侦探班克斯......抑或《远山淡影》里细究之下,后背一凉的妈妈悦子......

  无论如何,这位新晋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虽然二十多年只写了八本书,但本本都相当不同,题材横跨文学、历史、推理、女性、奇幻.....背景也总是变化多端,从英国庄园到日剧上海,就像他那自成一派的飘忽文笔。

  那么在端午节假期的今天,小编决定再安利一本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明明放假,却还要督促读者们看书,原因自然是因为小编实在太喜欢雄叔,而雄叔真的有很多可以讲,这枚强塞的安利不管你们吃不吃,总之先放上一张由艺术家Andrea Ventura为石黑一雄画的肖像画。

Andrea Ventura 画的石黑一雄

以及我们今天要安利的主角《莫失莫忘》

  《莫失莫忘》的故事,发生在1990年代晚期的英国,如果单论时间,你肯定会觉得这算什么科幻,背景设定在20多年前的小说也能叫科幻小说,开什么玩笑。

  先来为年轻的朋友普及一件现在看来虽然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可是引起世界范围震荡很多年的大事件(震荡到,就连石黑一雄决定动笔以这件事为蓝本,动笔写《莫失莫忘》也是到了2003年)

  没错,就是它,一只绵羊,它的名字叫做多利,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绵羊。时间倒退至1997年,克隆羊多利诞生的消息问世,轰动一时。大众感兴趣的不是“克隆羊”,而是以同一技术制造“克隆人”的可能。 cloning这个新造词,从此激发着所有人类的想象力。其中当然也包括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

  我们不清楚1997年那只叫做多利的绵羊到底是否有给这位大作家带来灵感,我们只知道,这本以“克隆人”为主角的小说《莫失莫忘》再一次让文学界评论家们晕头转向,同时欲罢不能,它既像是科幻小说又那么像是科幻小说,很难再为这位作家的作品归类定型,传统的文学类型似乎在他这里出了问题?大家都在好奇这位年轻作家的脑袋里究竟都在想些什么,但打开他的小说,进入他的叙述节奏后,一切都停不下来。

《莫失莫忘》外文封面之一

  《时代》将这本他们难以归类的作品评为当年的世界最佳小说,大洋彼岸才火遍全球的村上春树,则表示这是半个世纪以来他读过印象最深刻的当代小说。上世纪的科学界大事件在现实世界中引起的人文争议,几年后,在石黑一雄笔下,混乱的声音像被过滤掉,一尘不染,仿佛所有麻烦全都解决。

  《莫失莫忘》的故事发生于九零年代末期的英国,位于某地乡村深处的黑尔舍姆学院的毕业生兼看护凯西无意间发现了一个秘密,自己的母校并不如她想象中美好,它是一所专门为克隆人办的学校,这一发现让凯西对自己一直以来的记忆产生了巨大怀疑,那些美好的成长过程,似乎处处都是无法追寻的惶恐与骇人的问号......

  有没有搞错,石黑一雄,那可是九零年代!

  石黑一雄笔下的这所科幻学院黑尔舍姆的教育,除了与克隆人的存在目的直接相关的题材,与英国一般的私立寄宿学校没什么不同。在主角凯西的叙述中,甚至会让对教育有理想的人非常向往。例如学生到了13岁左右,就会上性教育的课,老师会从生物教室拿来一副人体大小的骨架,向大家示范性行为的过程。

  老师不只教人体解剖学,还告诉学生,和适合的人发生性关系,感觉非常美好。此外,老师还说了些教人似懂非懂的话:“性行为对于一个人情感层面产生的影响是你们无法预料的。”

  即使被剧透,读到这里也会有种,好了,尽管据说这是克隆人的冷酷世界,但好像大家还都有一点人性呢!

  不过,很快你就会借凯西之口,发现这种开明的教育,搞不好是为了让克隆人更能发挥存在目的而设计的。

  在《莫失莫忘》的世界里,克隆人是为了供应移植用的器官而生。他们可以享受性,但是不能生育。他们在享受之余,必须预做防护,不仅不能感染疾病,还要避免与“外人”发生情感纠缠。他们在身体老化之前,身上的器官才有价值。一具身体究竟可以牺牲几个器官呢?答案是四,真巧。克隆人“捐赠”过四次器官之后,人生便进入尾声。有些人撑不过,两次就完了。

  (不免想起前段时间译文君总是挂在嘴边的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话说美剧第二季译文君看了4集就在工作群和大家说他不能再看下去了,太震撼.....)

  有没有搞错,90年代你们就开始了 ?

  谈到器官捐赠,其实在现实世界中,供医疗移植用的人体器官不足,因而衍生的器官买卖问题,早已受到舆论瞩目。2002年,BBC出品的《美丽坏东西」》(Dirty Pretty Things)上演,反映了大众对于这个议题的印象。我们不清楚石黑一雄的灵感打哪儿来,但是他径自以克隆技术解决了器官供应的问题,显然是为了经营更为深刻的议题。

以”人体器官贩卖“为主题的电影《美丽坏东西》

  话说在克隆人的冷酷世界里,还是有一丝希望。黑尔舍姆有个传说:真心相爱的情侣可以“延后捐赠”,多享受几年彼此相拥的时光。《莫失莫忘》最令人心碎的情节,便环绕著这个传说展开。

  原来黑尔舍姆学院只是一个实验,实验者想回答的问题是:克隆人究竟是不是人?要是他们也是人,社会就不能当他们只是“器官捐赠者”了。只不过,读者跟著凯西与她已捐赠过三次的情人汤米逐步发现了真相后,心情却难以像他们一样地平静。因为这个实验违反了最根本的人文价值;人性的神圣与尊严是人文世界的绝对预设,不待科学实验而成立。

  别看书名这么温柔,《莫失莫忘》其实狠狠批判了现代科学

  在英语世界,批判科学的传统,可上溯到两百年前出版的《科学怪人》(1818)。此外,在西方,过去两个世纪科学激发的希望与失望,已促成了极有活力的思潮。其实,科学只是追求客观知识的方法,而无论中西,古人对于知识是否可以当做安身立命的基础,早就怀疑了。例如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而已矣。”大家熟悉的浮士德的故事,最晚16世纪已在欧洲流传。

《弗兰肯斯坦》

  [英] 玛丽·雪莱

  19世纪初,科学还没成为正式的行业,《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莉‧雪莱(Mary Shelley, 1797-1851)已经将科学家刻画成现代浮士德。她笔下的弗兰肯斯坦利用科学的力量,僭越了人的本分。

  玛莉对于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怪物”,充满了同情。她安排“怪物”感受家庭的温暖、接受人文教育(例如阅读普鲁塔克(Plutarch)、密尔顿(Milton)、歌德等人的作品)。因此弗兰肯斯坦创造的是一个人,而不是“怪物”。他最后变成“怪物”,只因为他的创造者不肯承认他是人。

  在石黑一雄笔下,凯西与汤米得知了真相之后,并没有像“怪物”一样呼天抢地、指控实验者。这是石黑一雄的风格,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呢?(记得《长日将尽》里那位深自压抑的男主角吗?即使到了人生的重大关口,他仍然以“不作为”因应。)这个问题,或许赫婿黎的《美丽新世界》(1932)可以给我们一些线索。

  《美丽新世界》在《弗兰肯斯坦》之后100多年出版。在这期间,国家机器已经完全现代化,以科学建构理想国不再是梦想。赫婿黎让生物学与心理学扮演了关键角色。

《美丽新世界》

  [英] 奥尔德思·赫胥黎

  美丽新世界,稳定就够了吗?你们对人性一无所知!

  在赫婿黎的新世界里,生物技术控制人的数量、发育与品质。人至少分为五等,低等的人负责手工劳役,他们在胚胎阶段就要接受生物制约,例如调整供氧量、抑制脑子发育。但是,社会能够井然有序地运转,该归功于心理制约。即使是最高等级的人,在睡梦中也必须反复灌输:每个人都属于每一个人。换言之,每个人都可以与任何其他人发生性关系。没有人谈恋爱,也不应该;激情会破坏稳定。新世界之所以美丽,全因为稳定。

  可是赫婿黎对人性太了解了。即使他想像的是600年以后的世界,人都是先进的生物与心理操控技术的产物,仍然有七情六欲。政府稳定社会的绝招,是供应索麻──一种威力强大的神经心理麻醉剂。

  而《莫失莫忘》里的克隆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却不像是先进制约与麻醉技术的结果。根据凯西的回忆,他们在海尔森长大,老师的确从小就教导他们长大后的任务──当捐赠者。教育的内容也配合这项任务。不过一切都进行得颇为隐讳。凯西与同学对“捐赠”似懂非懂,却知道那是碰不得的话题,因为学校的师长也觉得这个话题令人尴尬。

  史蒂文斯没有反抗,凯西也没有,真让人心疼!

  凯西透露的一些关于克隆人心里的事实,更让我们隐隐不安。凯西是一位看护,做这份工作11年了。她照料的捐赠者都能保持镇定,可能是让她保住工作的理由。凯西告诉我们,有些人在捐赠之前“情绪激动”,特别是在第四次捐赠之前。至于凯西自己的命运,她说她还能再做八个月,到时她就32岁了。然后呢?

  凯西没有明说。汤米接到第四次捐赠的通知后,就不要凯西去看他了。汤米走了,凯西回到旧游之地,想起汤米,“泪水从脸颊滚了下来,但我没有啜泣或是情绪失控,……。”小说结束时,她只是“开车前往该去的地方。”但是她去的时候,

  “黑尔舍姆将都会始终跟我在一起,安全地保留在我脑海中,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拿走的。”

  读到这里,又想起了《长日将尽》。和史蒂文斯一样,凯西最终也选择不去反抗自己的命运。

  任何人想像科学对人文世界的冲击,似乎都无法超越自己,石黑一雄也不例外。或许这是非战之罪。探讨人生的终极意义,科幻这种题材,未必最有解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