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幻想的科学与不科学

发布时间:2018-06-27 07:48:00 来源:搜狐 责任编辑:飞起来

  我是写过科幻小说也发表过几篇的,这种体裁允许写到哪里是哪里,无轨电车乱开,扎劲!后来为啥不写了呢?倒不是因为我的中篇科幻《海天鹅13号》吃了退稿而耿耿于怀,而是因为……好吧,“剖开肝胆与人看”——

  首先,我发现我缺少专业知识。一直以为自己对海洋、船舶、岛屿、灯塔方面了解蛮多,后来才晓得我的级别属于游泳池里练屏气。人家凡尔纳180年前就已经发表《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和《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我还写啥写?人家在那个辰光已经描画了一艘理想化的“鹦鹉螺号”潜艇,纺锤形、70米长、用电力的。而我在2016年花了足足半年时间调查潜艇,看模型不算,还钻进潜艇去看个仔细,但到头来对潜艇还是一知半解。而潜艇发明家西蒙老早就说过: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挥。

  我在《海天鹅13号》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海军利用新颖的电磁和激光综合切割技术,把中国所有的岛屿从它们的底部割断,然后用拖轮拉到岸边,从此以后省得造桥挖隧道,中国的岛屿都变成了陆地……

  责任编辑读了我的稿子问:可信不可信呢?科幻小说确实是幻想,但它戴着“科学”帽子呢。要让人相信不能相信的东西,胡天野地不是路子。很多科幻作家都有理工背景,你学的是啥?不过,你没有理工背景也不要紧,老舍读的是北京师范学校,他照样写出了科幻小说《猫城记》嘛。

  什么是科幻?外国专家认为: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我个人觉得:科幻就是对远在未来的东西进行近景化的描写。

  其次的一个原因,我发现我缺少想象力。长期受传统的填鸭式灌输和禁锢式教诲,脑子比铁板还要死板。比如,我的一个老年朋友两脚走不动了,我很自信地提议他不要吃什么氨糖,直接到医院开刀,调换一副金属骨头,外国骨头价钿大一点,中国骨头当然便宜。我想到换内骨骼已经蛮不错了,从来没有幻想到什么“外骨骼”。

  有个写科幻的作家很久之前就描写了一种“电动外骨骼”:腿脚有毛病的人像穿衣服那样把它穿上,从此行动自如。这样的想象力无疆也无缰,我怎么一点浪漫的想象都没有呢?后来,日本科学家真的开发出一种“混合动力肢”,真的叫瘫痪病人站立起来了。

  任何足够高级的技术发明都近乎魔术,有的呢,显然近乎科幻!

  再次的一个原因,我发现我还缺少推测能力。

  1944年,一个美国作家发表了科幻小说《曼哈顿计划》,文中描述了一种叫“原子弹”的家什……五角大楼紧张得要死,开了好几辆军车杀到他家,用枪顶着他问:你为什么泄密?你是间谍吗?那个只会用笔写写文章的作家莫名其妙:我写的是科幻,幻想晓得伐?推测推测,构想构想,不是新闻报道。

  结果,几个月后,世界上果然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它是“科幻”出来的吗?反正很多人相信。

  半个世纪前,科幻大师阿西莫夫就准确地推测:太空人、平板电脑、机器人和烤面包机将会出现。现在,不是都有了吗?

  1929年,德国科幻影片拍出了地球向月球发射登月火箭,还发明了火箭点火之前读秒倒数的情节:5、4、3、2、1,点火!请注意,这倒计时不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发明的,而是搞科幻的人想出来的点子。

  1989年,科幻电影《回到未来》推测,到2015年就会出现如下的东西:智能手表、三D电影、飞行汽车、智能鞋带和飞行滑板。其实不到2015年,这些都有了。

  我们曾经鼓励农村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却不敢倡导城里人:人有多少预测和想象,就有多美好的未来。

  再讲近一点的那个“幻想门事件”:潘海天先生主编过一本中国科幻杂志叫《九州幻想》,有一期杂志他安排了一个封面,画的是一个火流星撞击中央电视台。潘主编照例把封面送上级审查。

  哦哟喂,审啥审?哪能通得过啊?可是过了没多少日脚,中央电视台的副楼真的发生了大火灾!有读者说:潘主编推测如神啊!央视则恨透了潘海天:都是这孙子的乌鸦封面惹的祸!

  连中国粒子物理研究所所长都说:科幻电影《天使与魔鬼》中讲述的制造出反物质并用高磁场保存,与现实中捕获反物质的过程非常相似……

  如此看来,写科幻的人不仅不是胡思乱想,很可能还是预言家。王朔先生说“科学幻想就是给不切实际的想象强加上一对科学的翅膀,使它看上去不那么荒唐和滑稽”,这句话是调侃吧?人家科幻非常切合很多很多年之后的“实际”。

  至于我,既无理工背景,又无想象力,连眼前发生的事都拎不清,预测什么科学和社会的将来?脑洞缺少之人要去开发读者的脑洞哪能可能?罢了,不写科幻,从此歇搁。

  真要当上一个科学幻想小说家其实是蛮寂寞的,一点不闹猛。

  首先,我们周围大部分人从来不想读什么科幻小说,不屑一顾,嗤之以鼻,认为是吹牛三、小儿科。其实,科幻恰恰是写给大人看的,《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和《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都是科幻。但是,大部分人对美国大片趋之若鹜,什么《星球大战》《X战警》《盗梦空间》《蝙蝠侠前传》《碟中谍4》……每片都不错过,摸出100元买一张票也心甘情愿。殊不知这些美国的好莱坞顶级大片正是科幻,不折不扣的科幻啊!

  科幻如果让观众不觉得是在吹牛三,大概就成功了。当然了,中国科幻注重的是人体具有特殊功能,外国科幻则是放在工具上的。

  其次,如果我问你莫言是谁?你一定反问:哪能不晓得?他山东高密老家院子里的砖头都让“诺贝尔粉丝”抽走啦!

  我再问你“刘慈欣是谁”?你一定会说:我哪能晓得?你说的是台湾歌星曾沛慈吧?其实,这个刘慈欣也是不得了的,他写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了全球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不仅中国,亚洲也是第一人。外国专家评价这部科幻“是一部史诗般的人类太空社会学巨著”。在中国,没啥人晓得刘慈欣。

  再次,写科幻小说的人可以加入哪种协会呢?科普有科普协会,作家有作家协会,搞科幻的好像两头不着岗,没有一个组织叫“科学幻想小说家协会”。唉——此乃科幻作家之不幸也,也是万幸也!因为协会很可能就是给人套紧箍咒的地方,它从来不叫人开阔视野,发挥想象,却还煞有介事地收会员费,弄得很神圣的样子。

  如今,我的脑子里还剩一点点“幻想”:我好不容易想象出来的把岛屿的底部水平割开,然后把岛屿拖走,这件事会不会在若干年后被人称赞很“科学”很有预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