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墨熊: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活,但因科学的普及而受益

发布时间:2018-03-06 22:10:32 来源:楚北网 责任编辑:admin

 读科幻,梦未来。科幻是对未来的写照,正因为科幻的前瞻性,我们许许多多的梦想才变为了现实。由科幻文汇编辑部与博峰文化联合出版的科幻新书《超新星》新书,是与新一代科幻作者合作推出“新作者”系列图书。为打造一个作者良性成长平台生产优秀作品供幻迷欣赏,科幻文汇编辑部将进行一系列科幻作家专访活动,通过老作家对新人新作品点评的形式,同时提出自己对科幻现状的看法与总结,为新作者站台,“以老带新”,带领新人科幻作者发展。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著名科幻作家墨熊的专访。

  墨熊: 80后科幻作家、轻小说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曾在出版行业工作多年,现职业为科幻影视编剧、策划。代表作品《晨星天使传》《末日祷言》《建城节奇案》《斑鸠》《命运的序列号》《白鸟》《绿海迷踪》《红蚀》等。作品《混沌之城》被利欧元力影业公司购买影视改编版权,并为其启动了中国影视上最大的系列科幻改编项目,计划将有九部影视作品相继问世。

  文静:您可以给我们讲一下与科幻结缘的经历,以及在从事科幻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吗?是什么给了你创作科幻的动力。

  墨熊:第一次看科幻应该是很小时候的事,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机器警察,那时候就被科幻这种可以对未来进行畅想的文艺形式所吸引,并试着在脑海中编织类似的故事。

  不过真正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应该还是在2007年,创作科幻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是想象力得到了释放,脑洞变的更大了,同时客观上也会鞭策我去关注更多的科技新闻,知识也就得道了扩充。这个时候你会感觉自己的世界更宽广了。读东西,是读别人想让你看的东西,而写东西的时候能让你想的更多,但写下来的就那一条。

  文静:您是如何看待科普和科幻的关系的呢?最近舆论中有说政府是因为科普才扶植科幻,您同意科幻是依存科普而存活这个说法吗?

  墨熊:在供给侧,科普和科幻并没有本质关联,科幻作家大多还是自我训练,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居多。而在消费侧,科普可以为科幻作品提供读者土壤,一个国家较高的科普水平,它的科幻爱好者自然也会更多一些。科幻并不依赖科普而存活,但确实因为科学知识的普及而受益。

  文静:您对当下中国科幻文学和影视是怎么看待的?中国科幻影视是否被看好?

  墨熊:前景尚可,但现状不佳。至于中国的科幻影视,目前没有足够的参照物……事实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参照物,因此谈不上好与不好。就好像我没法评价51区的外星人长得好不好看。

  文静:现今您觉得我国人群更偏于喜爱什么类型的科幻文呢?

  墨熊:修仙吧【微笑】。对于大部分国人来说,喜欢什么类型的科幻是个伪命题,真命题是有多少人喜欢科幻,无论类型。

  文静:您科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墨熊:主要是动漫、美剧、电影和游戏,也有一部分是收到新闻和科技发展的启发。有感而发居多。

  文静:您觉得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科幻的弱势在哪里?

  墨熊:表面弱势在于科幻土壤不足,导致读者比例极小,读者决定了作者,优秀的写手没办法获得足够读者的认同,自然不愿意创作科幻。能写修仙的就写修仙去了,能写龙族的就写龙族去了,能写盗墓的就写盗墓去了,对大手来说,这些容易成功多了。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科幻创作本身与社会价值取向存在一定矛盾,很多“你懂的”问题难以回避,导致作品在很多地方投鼠忌器,甚至没法创作。

  文静:我们科幻文汇最近出版了一本完全由新人作品编纂而成的《超新星》新书,是为培养作者而打造的新人平台,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墨熊:我觉得是一个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方式,不过最大的问题在于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我对此保持谨慎的乐观吧。

  文静:您最近新出的书可以和大家介绍一下吗?

  墨熊:好的,今年出了两本书,一本是硬科幻《消失的星国》,是根据自己获得银河奖的短篇改的,一本是刚出的《爱丽丝没有回话》,是科幻+轻小说,也是前年晨星奖的获奖作品。两本都可以在当当、亚马逊上买到。

  文静:您后续还有创作计划吗?可以给粉丝们透露下吗?

  墨熊:正在为阿里文学创作一部长篇,12月份开始连载,短中篇有两三篇,投给了不同的地方。

  文静:最后想问一下您觉得科幻文汇这样的平台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或存在的不足吗?

  墨熊: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推广渠道。如果这个搞不定,那么平台再好也没用。我的建议是,尽可能和大型的企业或组织合作,比如腾讯、网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