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这种螺,不能吃!

发布时间:2022-05-07 09:35:4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馆 责任编辑:caobo

每到四五月份,不少地方都会爆出来“福寿螺卵泛滥”的新闻。不管是城市的水道,乡间的农田,都可以发现一串串类似“粉色桑葚”的不明物体,这些让人瞬间密恐的物体,正是由福寿螺的卵聚集而成。福寿螺的卵很好分辨,卵块呈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卵粒排列整齐。小卵块仅数十粒,大的卵块可达千粒以上。

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原产于美洲的福寿螺最开始是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但是由于其极强的繁殖能力以及对本土环境的良好适应,短短时间内,它们就发展为极为庞大的群体。温暖、湿润的环境是福寿螺生活的天堂,每年3~11月则是福寿螺的繁殖季节。据悉,一只雌螺一年两代可繁殖幼螺32.5万余只。有专家曾在采访中说:“近年福寿螺高发的稻田,幼体福寿螺每亩密度最高能超过10万只。”也有农民确认了福寿螺近乎恐怖的生殖能力:200多亩田,有170多亩发生福寿螺灾害,有的稻田每平方米能找到20个成螺。福寿螺不仅“能生”,而且

求生能力极强

,即使在无水和无食物的恶劣条件下,成螺也能以休眠方式生存下来。

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生长优势明显

的福寿螺,已于2003年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

首批入侵中国16种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

。这是因为它们的存在造成了多方面的危害,首当其冲的就是

对农业的危害

。在水稻生育期,福寿螺会啃食水稻秧苗、幼苗等,造成苗小株少、有效穗减少,从而影响粮食产量。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农业资源保护与利用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近年情况看,湖南部分地区因福寿螺影响造成秧苗不足,缺秧率达20%以上,影响了水稻产量,平均每亩减产5%至10%,受害特别严重的稻田减产达30%至50%。同时,福寿螺还会

破坏蔬菜和水生植物生长

。福寿螺食性杂,喜好啃食植物叶片等,部分地区水生农作物如莲藕等受福寿螺啃食影响,茎叶枯黄萎蔫,受害特别严重的减产率达50%以上。作为入侵物种,福寿螺还会

严重破坏生态系统、恶化生态环境

。一方面,福寿螺惊人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生存能力令其泛滥成灾,它们大大削弱了周围其他生物的存在,与周围生物争夺阳光、水分、生长空间等,破坏本地物种生长环境,威胁生物多样性。有大量福寿螺还会

破坏水质

,福寿螺的繁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再加上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原有的净化植物消失,水质问题愈发明显。

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还是福寿螺的食用危害。媒体曾不止一次地报道各地食用福寿螺后产生的安全问题。虽然最初福寿螺引入我国时候,被寄予成为美食的愿望。但是,由于福寿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如卷棘口吸虫、管圆线虫等病的中间宿主,

若烹饪方法不当,生食或未熟透食用,可能造成寄生虫感染

,威胁人体健康。专家介绍,每只福寿螺内可含广州管圆线幼虫3000~6000条。如果生吃螺肉,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极易引起食源性广州管圆线虫病。感染此病后,幼虫会侵入人脑,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做血液检查可发现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急剧升高。患者进食螺肉后2~5天内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强直、活动受限、抽搐等症状,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但是由于福寿螺的价格较田螺更低,有许多地方都会用福寿螺代替田螺售卖。田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食用螺类,一般个头较小,多为1—1.5厘米。要想在购买时,辨别福寿螺与田螺,其实不太难。

福寿螺的个头很大,且变种多。和屁股尖、螺口小、外壳呈青褐色的田螺

比,福寿螺的外形更粗犷,屁股塌、螺口大,福寿螺的外壳呈黄色。若是通过外表无法判断的话,那么可以看肉色,

田螺肉色多为青褐,福寿螺的肉色较浅且多为黄白色

作为外来物种,在南方许多省市,福寿螺都有分布。除了在食用时擦亮眼睛外,也不可忽视其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针对福寿螺大量繁殖的情况,各地根据其生物习性和生长规律,采取了人工捡螺、卵块铲除、设置拦截网、高压水枪冲等方法。若是下次外出遇到福寿螺,在远离的同时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

作者:程方洁

文字审核:柏双玲

科学性审核:武新胜,解放军第三七一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来源:新华网、澎湃网

标签: 生态环境 水生植物 水稻产量 活动受限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