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句容新能源小镇助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8-05-31 19:18:54 来源: 新华网 责任编辑:飞起来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全球制造产业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不论是全面布局“工业4.0”的德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的美国还是中国正在深入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都已成为核心要素。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协鑫集成(SZ.002506)于2017年凭借光伏行业第一个“无人车间”位列“年度最佳智能工厂”。该奖项旨在表彰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繁重的人力成本,透过精益生产、智能制造助推中国光伏制造业实现弯道快速超车的企业。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智能制造“,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则在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变革,更离不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工匠精神”。在人工智能的时代浪潮下,用工匠精神打造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个小镇,用时间堆积人文价值,是协鑫做特色小镇的初心,也是长久坚持的价值观。

  协鑫大学为中高级管理人员定制完备的成长路线

  句容绿色新能源小镇,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激发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渗透在小镇各个部门岗位,为高质量发展不断强化人的内核动力。针对中高级管理人员,在协鑫集团,一所“协鑫大学”,让员工在职业成长道路中,拥有了一张定制完整的学习地图。

  协鑫大学作为协鑫集团人才培养运营平台,担负集团战略实施、文化传承、员工能力提升、组织绩效提高的重任,包含“鑫未来、鑫希望、鑫动力、鑫菁英、鑫领袖”的“五星系列”培养计划,其以员工任职能力模型为基础,重点加强员工管理能力、专业能力、职业素养三方面的能力提升,为协鑫集团源源不断培养领军型管理人才和专家型专业人才。

  给基层员工充分的学习机会

  智能时代,企业肩负创新主体之责,当机器胜任了车间里大部分的生产,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人工作用相较于自动化也显得更加凸显“人性”,守住初心不忘匠人之本,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时代对工人新生的要求,操纵着机器生产的人,也由此更加珍贵。

  句容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刘旭勇正在焊接机旁,目不转睛地盯着手里的电热片,根据包装上材料的规格进行分类,再将它们串在一起,拼接在一块光伏组件上。

  一天之内,在整条流水线上,六万片电热片由此被固定在组件上,经刘旭勇手中的电热片,就有近两万片。熟练地分类、安装,在焊接机这个流水线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岗位,刘旭勇的存在意义不仅仅是一名熟手,更是整条线产能质量的一道保证。

  同时,刘旭勇也是协鑫“从零做起”到“多面能手”的典型员工代表。刚进来时,他跟着师傅学习焊接。而随着岗位人员的流动,部分岗位空缺技工,他主动和班长提出去工艺部门和质量部门请求作业指导,半个月之内学会了叠层技术。在单位培训中,刘旭勇把握每一次学习机会,如今已能胜任EL测试、层压、装框等多项工种,成为协鑫三星级的最高级别员工。

  “一条流水线上涌出好几个多面手,及时为缺位来补位,对我们员工来说可以增加津贴,对流水作业而言更是完满完成任务的人力保障。”刘旭勇说。各个重点岗位上都历练了一边,他脑子里装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他发现焊接机偶尔会出现故障,影响整条流水线的生产,便冒出了解决的念头。通过潜心钻研,摸索机器构造,积极向前辈请教,他已经能在三分钟之内迅速检修焊简单故障,使流水线实现了零焊漏。

  据悉,在2016-2017年,协鑫连续两年成为镇江市高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单位,共评定了近300名高技能工。为了充分给予员工充电学习的机会,协鑫为基层员工的培训成立了包含技术工种、安全教育、能源市场分析等课程在内的高技能工培养基地,并制定星级评定标准,鼓励员工不断扩充知识面、精进技能手艺、提升个人含金量。句容协鑫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宁表示,“作为能源运营服务商,生产是关键环节。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综合职业素质及管理技能,对人才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出、用得好,这是句容协鑫集成始终坚持的用人理念。”

  守住初心,主动适应,在智能时代下“人机共舞”

  车间里,光伏零件在自动化的流水线上一一滑过、从头至尾,不断拼凑、组装,得以形成最终完备的形态。智能时代,预编好的、重复性工作由机器作业起来熟稔迅捷,然而,指挥、操作、把关机器的工作,最终依然要依靠“得心应手”的人来完成。

  沿着流水线经过排板、叠层、焊接等多重步骤,这块组建终于来到层前EL以待测试是否合格。电脑前,检测员刘亚秋正探着身子,对着电脑拍摄的照片细细观察。破片、隐裂,虚焊,种种细微瑕疵只能依靠工作经验一一分辨。在接下来的目检中,她还要通过肉眼精准地探索,“揪”出可能存在的色差、缺角和异物。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打回,毫不留情。

  如果从自己的眼皮下“溜”走残次,经层压再发现隐裂时已无法返修,这意味着之前工友们的所有步骤前功尽弃,造成浪费。从初入车间跟随师傅学习起,刘亚秋便被灌输了作为“把关人”的谨慎思维。在一天八小时除了午餐都要如此反复查验的工作里,她的产品良率始终保证在99.80%以上。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谨慎做”,是刘亚秋、刘旭勇等员工在协鑫多年工作积累下的实用心得。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机械工作难免枯燥,但在年复一年的投入中,靠着肌肉记忆、职业习惯,凭借着高度责任心和熟能生巧的技能,他们早已成为跟豪厘误差较劲的“犟人”。

  在智能制造时代,机器人在流水线上早已成为主力军,而且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自动化制造的水平标志。而人工,在协鑫的车间里扮演的角色依然至关重要,“这几年,车间生产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型号越来越复杂,检测困难也越来越大。”刘亚秋认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工人不会灭亡,“因为我们始终是机器的操控者,是质量的把关人,工匠精神让人的劳动更显不凡,这也是我走入协鑫不变的初心”。

  而面对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浪潮汹涌而来,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取代了原有的人工作业模式,便捷的信息化手段成为了工厂的中枢神经系统。“机器取代人工”的冲击同样摆在了刘旭勇面前,但他选择了融入时代的洪流。“既然环境要求我们改变,那我就主动求变。”刘旭勇表示,他的每一步学习与成长,都在努力适应着时代对人的要求。“只要不断钻研学习,就一定能适应全新的变化。”从操作型到知识型员工的转变,刘旭勇的选择即是适者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