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时代结束 以民企的套路创业,却借了一个国企的壳,最终赶走了自己
一场万科股权之争纷纷扰扰了3年时间,一份新董事会名单延宕了3个月终于出炉。作为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新一届董事会候选名单中。
2017年6月21日,这天一早,王石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攀登珠峰时郁亮专程来探望的合影,配合着“谢幕词”:
今天,万科公告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选名单。我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的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主动让贤”也好,“功成身退”也好,王石挥一挥衣袖,告别了他一手缔造和执掌数十载的万科。
以王石退位、姚建华退出作结的这场万科股权之争,注定将载入商业史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它标志着全面洗牌时代的到来。
1、王石征战半生,万科的前世今生
34年前,王石只身南下深圳,征战半生,从万科离去时已是66岁。
34年中,强悍的王石像一个国王守卫领土一般,打败了无数试图染指万科的野蛮人。
1984年,王石用倒卖玉米赚到的第一桶金成立了万科前身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现科”),“现科”经营从日本进口电器仪器,还涉及服装、手表、印刷等,用王石自己的话说就是除了黄赌毒军火不做之外,基本都涉及到。
但是,在深圳,王石创立并担任一把手的这家贸易企业,却是几乎全部业务都要倚仗于名义上的母公司、当时在深圳官商一体的最大国有企业“深圳特区发展公司”(后简称“深特发”)。
“资金是他自己找来的,他只是挂了一个红色的帽子,就挂了一个(深特发)名字,登记的时候写的国营企业,”一位早年亦曾在万科工作过的人士回忆道。
也就是说,万科一开始以民企的套路创业却借了一个国企的壳。这将注定是万科一生难于改变的基因。
事实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企业为享受到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优势、制度优势,都把自己打扮成“红帽子公司”(挂靠在国有或集体单位),万科亦是如此。但后来要股份制改制,就要“摘帽”、变性,这一过程必然伴随股权动荡。
也正是这种混合着时代烙印的基因,让万科在地产界复杂的政商关系中得以自由生长,创造出在洁身自好中高速发展的地产奇迹。
2、资本市场讲规则,“干爹”不讲
关于万科和宝能大战的核心就是,王石不想让任何大股东威胁自己在万科的地位,毕竟万科花费了他34年心血啊。
王石与野蛮人是一个矛盾体,如果万科想要快速发展,那么必然要引进资本,但不能对万科有话语权,野蛮人还会投资万科?
王石之所以是独一无二的王石,就是用他无比强悍的个人能力,既引来资本,又驯服野蛮人,让他们对万科的运营不BB。甚至,王石还创造了中国商业史上最神奇的奇迹,国企华润居然对万科只是财务投资!
等到姚老板到来的时候,局面开始变化。而且,不仅仅是宝能来抢万科,连安邦和恒大也加入了这场混战。
原本,这是中国商业史中最经典的一场混战,无论谁输谁赢,都足以载入教科书……结果,太害怕失败的王石去认干爹了。
资本市场讲规则,然而,干爹不讲。所以这场最经典的商业大战,以最悲剧的方式结尾,深圳地铁秒杀所有竞争者。
恒大第一个跳出来说,自己放弃万科股权的表决权,全部免费让渡给深圳地铁。之后,恒大又以亏本70亿的代价把万科股权清仓卖给深圳地铁。这么多年来,你见过许老板如此狼狈吗?
自然,姚老板也好不到哪里去。
3、汹涌的资本游戏,企业家的当务之急
故事以这种方式收尾,无论各方满不满意,都已经固定了。“读史使人明智”,总要从中吸取些许教训。
国美的“陈黄之争”、马云与雅虎的“支付宝争夺战”……
事实上,纵观近几年这些极具冲击力的商业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特征:与企业的股权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关股东围绕股权爆发的冲突,用“战争”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随着资本市场崛起,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常有发生。如何深刻了解资本市场股权规则,扬长避短,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广大民营企业家的一门必修课。
了解更多股权运营规则,助力企业扬帆起航,中力《基于顶层设计的股权激励》辅导班上有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