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金融圈最近大事件,都是为了堵住最后一道“资金逃离”闸门
近期金融圈发生了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白手套关系出现了变动,说到底,都是挣扎于被牺牲,不甘于放弃手里的一切(无可厚非)。
最近许多有白手套关系的商人风险点起源于在于“金融安全”,或者说是一种资产转移,比如,王老板,郭老板,吴老板等,这些都是企业海外扩张的民营企业,其实,这些企业都涉及到金融经济,但是当前这个节点,如果说什么是国内最大的不稳定因素,那必定是经济!
而政治又是经济的载体,经济上出事,一定会引起不稳定,从宏观环境来看,当前美联储持续加息,预期将引动新兴市场国家资本外流,我国经济环境不景气,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外资企业甚至国内的一些知名企业纷纷出国投资建厂,国内企业在转型升级的阵痛期,老百姓感觉钱越来越难赚,做生意的实体经济各中小投资者能保本就不错了,可以说是一种内外交困的经济格局,可是这个时候,如果经济出现一点变故,政治上不会受牵连谁信?
何以解忧?唯有?
然而,当局者解决之道在于一边治理,一边堵,治理是指打造国内经济环境,用经济改革提高市场活力,比如所说的简政放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创等。这种是治本,但是见效慢,时间长。堵是指堵住资本外流的通道,堵住所有关于大的风险点,特别是在经济上,这是治标,但是见效快(当然,现在风声正紧的舆论查处也算一种堵,不在本文讨论之内)。
看看中央的要求,去年是“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今年领导们开了会,传达“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到深化,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很明显对金融风险的要求在一次次升级,那么怎么让金融风险不出问题呢?
在金融方面其实我国也比较被动,央行的基础货币多数是用美元资产发行的,也就是说,美联储的一举一动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甚至影响到金融安全,要确保金融安全,而我国能做的,短时间最有效的是堵住资本外流。
今年3月,对于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外汇局局长潘功胜指出,在日常监管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非理性和异常投资行为。他举例说:“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如果说,收购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足球水平,我觉得是好事。”“但是,情况是这样的吗?”潘功胜指出,“有很多企业,在中国的负债率已经很高了,再借一大笔钱去海外收购。有一些则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这事让人联想到万达收购美国“金球奖”制作公司败走的事情,违约金赔了5000万美元,可见能不被在正常渠道堵住的资本外流将越来越少!
一个有趣的事情引发的现实
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两组数据及比较有趣的事情,中国央行,5月外汇占款余额减少293.34亿元人民币,降幅连续第六个月收窄,至21.55万亿元,连续第19个月下降;4月为减少420亿元,另一组数据是:央行最新公布数据显示,5月官方外汇储备为30535.67亿美元,环比增加240.34亿美元。预期为30460亿美元。
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已连续四个月回升。对此,央行做出的解释是,5月,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回稳向好势头,外汇供求继续处于基本平衡状态;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波动,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升值,资产价格有所上升。这些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了外汇储备规模的回升。
从外汇占款持续下降来看,稳定外汇储备的就不一定是“跨境资金流动延续回稳向好的势头”而是后一句“非美元货币相对美元总体升值,资产价格有所上升”。不过,也可以看出当下对于堵住资本外流的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个有趣的事情是,证监会的一个发审员,涉嫌非法交易资金获利金额达2.48亿元。据说在听到风声后人已经跑到境外,但是钱没有汇出去,然后回来自首了!能想到这是多么悲催的事情吗?外汇占款连续下降,而外汇储备却能保持连续增长,能看出当下的钱跨境有多大难度了吧。
金融不稳定会出大乱子
在刚刚过去的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周小川在主旨演讲中表示:金融不稳定会出大乱子, 对高杠杆等不可宽容。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未来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继续把依法从严监管推向深入。对市场运行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及时应对,坚决防止大起大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这次论坛传达了很明显的信号,监管部门把金融风险放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这不仅是职责问题,更是政治任务!我相信监管部门会采取各种措施来达到这种目标,当前,最难以控制的风险点在于资本的跨境流动,可以允许你进,但是你想要出去,可就难了。
资本外流引发的经济危机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看看外资储备与外汇占款,以及基础货币的投放,美元资产(非人民币)对于国内经济(特别是汇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昨天发生的万达,复星资本市场的表现,或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堵”住外流,也可以理解为政治筹码!
总之,时间不多,最有效,最速度的办法是堵住最后一道资本外流的闸门,才能最大程度上不出现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而才能有一个“美好的稳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