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危机感也如影随形。“复制”似乎一直是Instagram逃不开的标签,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Snapchat的复制策略。
2013年,Snapchat因为“阅后即焚(Stories)”功能在美国迅速走红,随着该功能的参与度不断提升,其商业化模式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在Snapchat呈现出进一步扩张的势头之际,Instagram于2016年推出了自己的Stories功能,并获得了优于Snapchat的反馈,在推出8个月后,Instagram Stories的日常用户数量就超过了Snapchat。
但这次Instagram对TikTok的复制也能像之前那样成功吗?
在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看来,从产品定位来看,两者有不小的差异。TikTok是以短视频为主,时间最长1分钟;而Instagram视频可以长达10分钟,覆盖短视频和中长视频。
张孝荣认为,算法让TikTok有了独特性。而这种算法是经过多年的锤炼和数据积淀的完善,具有对手无法简单模仿的优势,从而也强化了自身的竞争力。
从算法来看,TikTok与Instagram应该是完全不同的。康奈尔大学研究社交媒体的副教授Natalie Bazarova表示:“它不是要建立社会关系,而是使用算法来寻找能吸引你注意的内容。它是一个以娱乐为基础的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则认为,TikTok的路径或许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从技术上来说可以复制,但同时又是难以复制的。
“所谓可以复制,就是从它的发展的道路可以总结出更好的经验。” 王鹏指出,包括从算法优化、数据推送、全屏显示的角度其实是完全可以进行模仿的。从这点上来说,这种成功的技术路径和做法,其实是别人可以学得来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用户也许才是更重要的。王鹏认为,任何一个商业行为,尤其是面向大众和面向大量客户的,绝不是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多情况下还是能不能找准市场。也就是当时的用户接受程度,或者是当时有没有周围的竞品。
“比如说,当TikTok早期出现的时候,它形成的爆款、粉丝的触达度、粉丝黏性,包括内容平台、内容创作人的互动都很重要,而不仅仅是说所谓的视频形式或是算法推送。”王鹏进一步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说,其他软件也许可以通过烧钱,一定程度上实现在技术上或者在日活上月活上的超越,但是如果想完全地复制它的这个路径,则更多的是用户的使用习惯,包括品牌的影响力。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不做别人,只做自己也许才是Instagram的出路。“Instagram还是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以照片为核心,推展自己的娱乐社交。”王鹏认为。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赵天舒)
新闻排行
图文播报
科普信息网 - 科普类网站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39
版权所有:科普信息网 www.kepu365.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