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以服务“温度”提升科普“热度”

发布时间:2022-04-07 09:25:22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通讯员 田海洋

“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自1992年开展以来,榆林始终坚持将其作为推动科普工作提质增效的“标杆工程”,积极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围绕四大重点人群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化、群众性科普活动,助力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健全工作机制 形成全社会参与合力

多年来,榆林高度重视“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设立“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组委会,市委办、市政府办每年均会印发相关活动方案,对全市“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作出总体部署;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其间,市主要领导多次出席,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年均出席指导“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各县市区各部门各单位紧紧围绕活动时间节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积极策划开展一系列社会化、群众性科普活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

聚焦重点人群 构建全覆盖科普格局

在历年的“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中,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积极创新服务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四大重点人群的科普工作方式方法,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宣传月活动期间,全市每年举办重点活动100多项,各类线上线下科技科普讲座100多期,发放各类科普宣传资料、图书近百万份(册),受益群众达百万人次。

其间,我市面向青少年持续举办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智力七巧板竞赛等赛事,不断提高学生、学校参与度,扩大影响力、拓展覆盖面,每年均有2万多名学生参加,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各类竞赛成绩优异,位居全省前列;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应急安全、身心健康、自我保护等科普活动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巡展活动,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

坚持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赶大集”等活动为抓手,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科普知识,累计受益群众超1000万人次;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组织科技专家、科技特派员、流动专家工作站深入基层一线,以“零距离”咨询服务、现场示范等方式开展技能培训、科技推广、科普讲座等活动,累计开展技术指导培训3000多场,受益农民群众超30万人次。

面向城镇劳动者,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科普展览、报告会、知识讲座等方式,广泛传播应急科普、健康养生、节能环保、安全生产、应急避险等健康文明生活知识;实施城镇劳动者技能提升工程,联合人社、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以专业技术人才、劳动再就业、妇女岗位技能、农民工职业技能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活动,受训人员超60万人次;连续举办榆林市“三创”大赛,组织参加陕西省创新创业大赛、“三新三小”创新竞赛等,培育造就了一批优秀企业科技人才;举办榆溪科技论坛等,引导中省优质科技资源落地榆林,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瓶颈短板问题。

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将科学素质教育列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学计划,为全市干部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套餐;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利用“干部教育网络学院”、榆林大讲堂等平台,不断满足公务员各类别、多层次、多样性的培训需求,有效提升了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管理能力。

强化基础建设 实现多元化科普供给

近年来,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还针对科普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积极整合各类优质科普资源,实现科普服务的广覆盖和均衡化,为“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其间,榆林市科技馆、府谷县科技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累计接待量超100万人次;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全市科普大篷车已配备14辆;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2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校园科技馆20个、科普活动站320个、科普宣传栏456个、科普长廊35个、电子科普长廊11个。

多年来,我市还聚力构建基层“三长”(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工作机制和市县乡村四级科普信息员体系,共吸纳500多名“三长”进入基层科协组织,科普信息员队伍达到1985人;成立18个流动专家工作站,吸纳170名科技专家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公众科学素质发展研究教育体系,全市共成立省级研究中心2个、市级研究中心2个,建立各具特色的县级研究中心12个;构建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微信、科普e站“六位一体”的科普传播体系,开通榆林科普网、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科普服务平台,创办《榆林科普》刊物,为广大公众提供多元、高效、精准的科普服务,极大地拓宽了科普知识的传播渠道。

标签: 领导干部 科普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