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全球热头条丨前沿 | 北科院:让科普的翅膀“硬”起来

发布时间:2022-07-29 19:40:06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从当前来看,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脱节现象仍然存在。科普一侧的翅膀偏小偏软,科普方向的研发水平和服务能力在供给侧上还不能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在7月28日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召开的媒体沟通会上,北科院院长伍建民说,要支持科研和科普相互促进,通过机制设计鼓励科研人员作为科普主体,将科技资源、科研成果转化为科普产品。


(资料图片)

记者了解到,北科院拥有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天文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3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以及6个市级科普基地,科普资源丰富。北科院《“十四五”时期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形成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科普研究成果和文创产品,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传播基地,藏品总量实现翻番,科普服务公众2亿人次以上。

北科院供图

为实现上述目标,未来5年,北科院将以“两馆一中心”为主要载体,大力推动科研与科普互促发展,打造科学传播平台,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发挥重要作用。重点将开展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提升科普场馆服务能力。

发挥科普基地的重要作用,促进科普资源合理配置和服务均衡。完善科普服务体系,探索实施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共振行动,持续推进院属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优质科普资源下沉力度,组织开展应急科普活动。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城市公共设施安全、“双碳”等公共科学知识普及工作。打造以“天文创课开发平台”“天文实践工坊”“天文演播室”为主体的天文科学创意工作坊,结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天文教育办公室中国中心的青少年科普教育重点任务,设计符合受众特点及学习规律的天文课程体系。

二是推动科普与科研互促发展。

在古生物学领域,开展陆生脊椎动物、泥河湾盆地东沟遗址演化研究;在天文学领域,开展基础天文学和古天文学研究、天文教育传播研究、基于天文馆野外观测基地及国内巡天望远镜的观测数据研究,为科普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演示素材;在生态学领域,开展麋鹿扩散生态机制和北京地区生物多样性研究。持续打造北京科普战略、科学素养、科普理论研究的战略力量。

三是推动建设麋鹿保护研究中心和麋鹿湿地公园。

联合麋鹿栖息地和保护机构,整合麋鹿保护研究力量,争取建设麋鹿保护研究中心,制定实施麋鹿保护行动计划,建立麋鹿保护技术标准体系和麋鹿种质资源库,举办北京(国际)麋鹿文化大会,推动建设麋鹿湿地公园。

四是加强新媒体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应用。

充分利用智慧化技术手段,加大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的宣传力度,围绕科技图书、科技期刊、数字博物馆等,形成汇聚特色科技信息的发布、交流或科普平台。探索元宇宙与科学传播和科学普及的融合,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扩展现实等技术,推进新技术支撑下的传播方式,提供沉浸式的科普教育体验。探索大众科学传播融媒体运营新模式,推进建设国内先进的数字化科学传播平台。

五是打造科普文创品牌。

深入挖掘科普资源文化内涵,加强文创联盟建设,设计高端科普产品,推动优质文创成果开发落地,形成多维度科普产品矩阵。完善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培训的机制,强化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科普时报

作者:张英贤 罗朝淑

编辑:毛梦囡

审核:王飞

标签: 科技创新 重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