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365

科普365

精准打击科技领域犯罪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6-25 07:34:23 来源: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飞起来

  “对于高科技类案件,取证方向、证据标准等问题至关重要。办案中,检察官越专业,我们越服气。”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支援保障大队民警陈维告诉记者,在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类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们充分发挥审前程序中的主导作用、指控与证明犯罪的主体作用,“他们现在真的都成为了高科技犯罪案件办理的专家了!”

  探索创新办案机制,借力“外脑”专家库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部主任吕晓华告诉记者,面对新型案件,必须整合专业化办案资源,在必要时成立检察官联合办案组协同办案。例如,在办理一起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中,该部门由一名检察官主办、两名检察官协同办案,审查数百本卷宗,成功换押40名犯罪嫌疑人;庭审阶段三名检察官分工配合,采用电子化示证方式,有力地指控了犯罪,被告人均当庭表示认罪、悔罪,取得了良好的出庭效果。

  “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海淀区内高校、科研单位集中,通过建立‘外脑’专家库,大大提升了办案质效。”吕晓华说,在办理马某等9人流量劫持案件时,为保证案件准确办理,该院多次邀请外部专家提供法律适用意见,有针对性地开展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自行补充侦查,该案成功移送法院审判。

  此外,该院还尝试在检察官自行审查电子证据的基础上,创新开展新型疑难案件专业同步辅助审查机制,案件由办案人员委托检察技术专业人员对涉及技术型证据的合法性、客观性等问题进行审查,技术专业人员提出审查意见,而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则由技术人员作为司法辅助人员,充当检察官“左右脑”,随办案组全程介入案件办理,为检察官提供内部专业意见。

  发挥提前介入优势,捕前取证破解“取证难”

  “办理科技领域犯罪案件,最大的困难就是取证难!”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侦支队警务支援保障大队政委耿燕兵告诉记者,“检察院与我们建立联席会议常态化机制,强化捕前取证,统一执法标准,案件办理更加高效。”

  据悉,海淀区检察院自2016年9月成立科技犯罪检察部以来,共计办理提前介入案件53件125人,异地现场引导取证4件70人,成功介入引导“7·25”系列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异地“网络黑产”刷单诈骗案等案件的侦查取证工作。

  “我记得那是2017年8月的一天,公安机关下午通知我们,连夜我就赶到了案发地重庆。”检察官白磊对他办理的这起业内称之为“网络黑产”的案件记忆犹新。

  白磊告诉记者,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大互联网公司在争相创新的同时,逐年加大商业推广力度和补贴资金,力争在各自领域抢得最大的市场份额。与之相伴的是,很多隐藏在互联网之中的犯罪分子瞅准机会,采用各种手段在这一过程中攫取黑金侵害网络公司利益,严重威胁网络生态安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一行为在行业内俗称“网络黑产”。

  “该案的犯罪嫌疑人为骗取某直播平台推广费,租用服务器,设置海量手机端,批量注册虚假的直播平台账号。”白磊回忆道,“案发现场真的很震撼。数十个手机支架排满了各个房间,一面一面的墙上整齐摆放着上千部手机。”

  白磊立即提出扣押作案电脑、手机,对电脑端群控软件、手机端注册软件予以勘验,对软件功能进行鉴定,提取注册账号等取证指导性意见,最终不仅在涉案服务器中找到了相应的群控程序、安装日志,而且在上千部已经多次格式化、重装系统的手机中发现了几部手机上还有涉案app,为后续案件的起诉和判决奠定了坚实的证据基础。

  “这个案子办得漂亮,检察官的专业度令我们信服。”耿燕兵告诉记者。

  服务科技创新发展,帮助企业打好风险防范“补丁”

  “一个好的案例胜过一打文件。我们在办案中,注重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件资源,向科技企业进行犯罪预防警示教育。”吕晓华告诉记者,搜狐、百度、滴滴、快手等企业,都曾经是检察官们的普法对象。

  “我们的员工每次听检察官的法治教育都特别认真,毕竟那些案例就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搜狐集团法律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马晓明说,“海淀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部还开了一个自媒体账号‘海检极客’,我们都是他们的粉丝。”据了解,海淀区检察院以文章、动漫、直播等多种形式开展“互联网+”普法宣传,受到辖区内众多科技企业的好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海淀区检察院科技犯罪检察部的检察官们坚持服务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走访重点驻区企业,就高科技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提供专业预防意见,充分发挥专业化特色,形成“以个案办理促个性化解决方案”的预防思路,一方面以检察建议的形式对辖区内企业提供法律风险意见,如在办理孙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一案时,以直播平台面临的刑事风险为切入点向该平台发送检察建议;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代表全程参与庭审活动,在庭审时针对企业风险点当庭着重提示,帮助企业打好风险防范的“补丁”。